諸佛生平 

彌勒菩薩與眾生佛緣

【彌勒菩薩】又稱【彌勒佛】,認識【彌勒】,可從梵文開始。【彌勒】的梵文:「Maitreya」意即「慈氏」,譯音有很多,可叫「梅呾利耶」或「梅怛儷藥」,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【阿逸多菩薩】,「Ajita」(阿逸多)意即「無能勝」,是大乘佛教的八大菩薩之一。「Maitreya」是常見的婆羅門姓氏,所以,有人說【彌勒】是其姓氏,【阿逸多】是其名字,也有倒轉的說法。

【彌勒菩薩】被奉為「唯識學派」的宗師,深受中國佛教兩位大師「道安」和「玄奘」的推崇。

關於【彌勒菩薩】,於亞洲各國均有不同的記載,而【彌勒菩薩】降世的預言,也在佛教之各派別的經典中各有描述。其中《小部‧經集》的「彼岸道品」即「波羅延晶」中講述「Tissa-mettreyya」(帝須彌勒)與「Ajita」(阿逸多)是佛陀「釋迦牟尼」的兩位弟子,而《中阿含經》中記述佛陀授記他的兩立弟子,一位成佛,另一位成「轉輪聖王」。

資料來自《維基百科》

其實,【彌勒】早已成道,他是為了拯救眾生而降世的,據説在過去的二千多年來,【彌勒菩薩】曾以無數的化身居於人世當中,以不同的形識教化和普道眾生,其中於中國出現過而廣為人知的包括六朝的【善慧大士】及五代時的【布袋和尚】。

據較早期的記載,【彌勒菩薩】生於【兜率天】的【兜率內院】,將於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成佛以後,成為【釋迦牟尼佛】的繼任者。【彌勒】被稱為「慈氏」,源於過去「無邊阿增衹劫」的時候,有一個世界名為【勝華敷】,有佛住世,名叫【彌勒】,當時一位【婆羅門】人,名為【一切智光明】,聽到了彌勒古佛講論《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》,心悅成服,便發菩提心,誦念《慈三昧光經》,又發誓將來成佛後亦要起名叫【彌勒】。【一切智光明婆羅門】出家修行後的某天,遇洪水劫難,無法外出化緣,連餓七日,性命垂危,有一對兔王母子見其精進行持,動了慈心,相相自投火中,捨身成仁,讓菩薩飽腹延命。菩薩深為此舉所感動,發誓以後生生世世不起殺想,不吃眾生肉,直到成佛。菩薩從此制定《斷肉戒》,後自身亦投火中,與兔王母子一起共捨其身。

【彌勒菩薩】在中國的事跡數不勝數,但最廣為人知的都算是【布袋和尚】的故事。傳說於五代後梁時期,有一名古怪的和尚,自稱是浙江奉化縣的人,但其實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,他擁有迷一樣的身世。這個和尚身材肥胖,行為怪異,每次向商家化緣的物品,都會被搶購一空,每當為人預示吉凶,定必靈驗,尤其預報天氣,會以其行為告之。如果他穿著高腳木屐在橋上睡著,就知到是乾旱將至;又如果他穿著濕草鞋匆忙快走,人們就得知快要下雨。這位和尚常用禪杖挑著布袋,而布袋內滿是他的法寶,所以就被人稱他為【布袋和尚】,他出現的地方常有十八位兒童跟著他四處喧嘩,而奇怪在沒有人知道那些孩子是那裡來的。【布袋和尚】一生行跡很多,因他身材肥胖,有肚皮大大的特徵,笑口常開,儍頭儍腦但卻充滿禪機,給人一種歡樂祥和的感覺,因此在當時大受群眾歡迎。

【布袋和尚】臨終前走進了奉化岳林寺坐禪,口中說著:「彌勒真彌勒,化身千百億,時時示時人,世人皆不識。」說完後便安祥地往生了。自此之後,人們才知道他是【彌勒菩薩】的化身。在宋朝的時候奉化岳林寺按照【布袋和尚】的形像塑造了彌勒菩薩像,時至今日,各大寺院仍以笑口常開、大肚能容之彌勒菩薩像為鎮寺之寶。

【返回延慶寺主頁】